高精度、大推力、可调节行程、非标定制
全国咨询热线:17328324199
产品中心

保监会关于印发《人身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bob天博    发布时间:2024-02-28 11:21:26

为进一步强化各人身保险公司对销售误导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有效遏制销售误导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

产品介绍

  为进一步强化各人身保险公司对销售误导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有效遏制销售误导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我会制定了《人身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现予印发,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各人身保险公司对销售误导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有效遏制销售误导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所称销售误导,是指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和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人员,在人身保险业务活动中,违反《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有关保险产品的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的行为。

  第三条人身保险公司发生销售误导问题,应进行责任追究的情形包括以下方面:

  第四条本指导意见所称重大件,是指因销售误导问题引发50名以上投保人集体、或其他过激行为,或者因销售误导问题引发人身保险公司或其代理机构一个营业场所内同时出现30名以上投保人集中退保,以及其他中国保监会认为应当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突发事件。

  重大件分为三个响应层级。其中,三级响应是指因销售误导问题引发50名以上100名以下投保人集体、或其他过激行为,或者人身保险公司或其代理机构一个营业场所突发出现30名以上100名以下投保人集中退保,或非正常退保金额超过3000万元;

  二级响应是指因销售误导问题引发100名以上500名以下投保人集体、或其他过激行为,或者人身保险公司或其代理机构一个营业场所突发出现100名以上500名以下投保人集中退保,或非正常退保金额超过1亿元;

  一级响应是指因销售误导问题引发500名以上投保人集体、或其他过激行为,或者人身保险公司或其代理机构一个营业场所突发出现500名以上投保人集中退保,或非正常退保金额超过5亿元,或因集中退保金额巨大导致保险公司出现支付困难,以及其他影响较为恶劣,中国保监会认为应当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突发事件。

  第五条依据本指导意见应进行责任追究的人员,是指销售误导行为发生之时,对销售误导行为的发生负有责任的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

  直接责任人,是指指挥、决策、组织、实施或者参与实施销售误导行为,或者指使、教唆、帮助、直接或者间接授意他人实施销售误导行为,以及有直接管理职责,但未采取必要措施制止或纠正,对销售误导行为的发生起直接作用的有关人员,包括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及营销员。

  间接责任人,是指在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未能有效制约或防范销售误导行为的发生,对销售误导行为的发生起间接作用的有关人员,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间接责任人。

  其中,经营管理人员是指对应进行责任追究的销售误导行为及直接责任人负有管理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及部门负责人。其他间接责任人是指对应进行责任追究的销售误导行为负有业务管理、流程制约、审计监督等间接管理责任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及部门负责人。

  第六条保险公司进行销售误导责任追究,应当按照“责任明确、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的原则,根据销售误导问题性质、情节及损失程度,考虑社会影响,在摸清事实的基础上,根据有关人员承担的责任予以追究。

  第七条保险公司进行销售误导责任追究,能够准确的通过公司实际,综合采取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和经济处分等多种方式。

  其中,纪律处分由轻到重依次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第八条对销售误导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属于公司员工的,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追究其责任;属于非员工的营销员,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其责任。

  第九条对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间接责任,参照以下标准做追究:

  (一)因销售误导问题受到监管部门限制在全国或者某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营事物的规模、责令停止接收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行政处罚的,或者系统内1年内发生1起及以上因销售误导原因引发的重大件且响应等级为一级响应的;或者发生3起及以上因销售误导原因引发的重大件且响应等级为二级响应的,应当对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二)总公司本级1年内因销售误导问题受到监管部门3次及以上监管谈话、监管函或者其他监管措施,或受到监管部门1次及以上警告或罚款行政处罚的,应当对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三)系统内1年内因销售误导问题受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监管谈话、监管函或者其他监管措施达到少数时,应当对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责任追究的具体标准由各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规定。

  第十条对人身保险公司分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间接责任,参照以下标准做追究:

  (一)分公司辖内各机构1年内因销售误导问题受到监管部门限制经营事物的规模、责令停止接收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行政处罚,或者1年内发生1起及以上因销售误导原因引发的重大件且响应等级为二级及以上响应等级,或者1年内发生3起及以上因销售误导原因引发的重大件且响应等级为三级响应的,应当对分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二)分公司本级1年内因销售误导问题受到监管部门3次及以上监管谈话、监管函或者其他监管措施,或受到监管部门1次及以上警告或罚款行政处罚的,应当对分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三)分公司辖内各机构1年内因销售误导问题受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监管谈话、监管函或者其他监管措施达到少数时,应当对分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责任追究的具体标准由各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规定。

  第十一条对人身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及以下层级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的间接责任,参照以下标准做追究:

  (一)中心支公司辖内各机构1年内发生1起及以上因销售误导原因引发的重大件且响应等级为三级及以上响应等级的,应当对中心支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二)中心支公司本级1年内因销售误导问题受到监管部门2次及以上监管谈话、监管函或者其他监管措施,或受到监管部门1次及以上警告或罚款行政处罚的,应当对中心支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三)中心支公司辖内各机构1年内因销售误导问题受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监管谈话、监管函或者其他监管措施达到少数时,应当对中心支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责任追究的具体标准由各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规定。

  第十二条其他因销售误导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或者造成系统性风险的情形,结合公司真实的情况,根据损失和危害程度比照上述标准做责任追究。

  第十三条实行事业部制管理、集中化管理或者业务条线管理的保险机构,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按照上述标准,追究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相关经营管理责任人的间接责任。

  第十四条对负有业务管理、流程制约、审计监督等间接管理责任的其他间接责任人的追究,由各保险公司根据真实的情况,参照上述标准做追究。

  (一)因销售误导问题受到监管部门监管谈话、监管函、其他监管措施或者行政处罚,未及时整改或者整改不力,导致销售误导问题反复发生的;

  (二)因销售误导问题引发系统性风险或重大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后果很严重的。

  (一)负有间接管理责任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间接责任人事前发现了销售误导行为并履行了相应职责,如采取一定的措施纠正和制止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提出反对意见,或者主动向上级机关、监管部门反映、举报违规问题等。

  (二)发生因销售误导问题引发的重大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主动平息事件,积极化解纠纷,有效控制事态恶化,降低或消除负面影响的。

  从轻、减轻或者免于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应当由上级机构研究决定。各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应当明确规定从轻、减轻或者免于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具体标准和程序。

  第十七条各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应在本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制定销售误导内部责任追究办法,指定销售误导责任追究的承办部门,明确对各类销售误导问题进行责任追究的标准、范围、对象和程序。

  各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应于2013年2月1日前向中国保监会报送销售误导内部责任追究办法。

  第十八条人身保险公司发生销售误导问题应进行责任追究的,应当于问责情形发生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各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应于每年4月1日前向中国保监会上报销售误导年度责任追究报告,汇总报送系统内上年度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情况。各人身保险公司分公司应于每年4月1日前向当地保监局报送分公司销售误导年度责任追究报告。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上年度发生的应进行责任追究的事项及责任追究的详细情况。对从轻、减轻或者免于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应当在报告中特别说明从轻、减轻或者免于追究责任的原因、处理流程,并附相关审批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