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11:10:52 人气:141 次 来源:bob天博
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兰亭 刘主理 艾晓米)38岁的湖南女婿董思科生于江苏,扎根长沙已有16年。自投身新材料产业赛道开始,硕士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他几乎是一年有360天在围着新材料产业链转,调研、思考、复盘、研判……高度聚焦的时间,一晃就是6年有余。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中国所有水系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有湘江北去。我记得主持人汪涵说过,湖南人的性格不循规蹈矩,喜欢全力以赴奔向自己的目标。”董思科认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让人充满力量。也因为秉承了这种“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投身新材料产业的短短几年间,他已被视为长沙新材料业界的年轻翘楚、织网人,不仅创立了一家产业咨询公司,还相继搭建了4个新材料相关资源平台,更推动长沙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从横向帮扶相关企业,到纵向贯通整个产业链;从搭建平台凝聚资源、汇聚合力,到借力教育平台,高效分配资源、强化技术优势转化,为构建良好产业生态赋能、共担民生重任……6年来,董思科助力新材料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发力点逐层深化。但“察势”与“驭势”之间,他的思考和用意,也更为深远——从最初的一隅、一域,渐与市之大事、省之大计、国之大者相融合。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党委书记康义(左一)来协会考察
“跳出材料做材料产业链。”董思科和记者说,参悟到这一点,是在经历了从“横向服务”到“纵向链接”的职业转变之后。
2018年之前,董思科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上,包括长沙市雨花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长沙市望城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主要是通过平台建设,赋能各中小微企业,由此,他也接触到了更多新材料相关企业。
“但这种横向的服务,很难在一个产业领域做深、做透、做细,总有种在天上飘着的感觉。”虽然成绩斐然,但董思科内心却并不踏实。
2019年10月,长沙市战略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董思科担任联盟执行秘书长,正式从横向服务各行业企业,转为纵向深耕新材料产业领域。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产业。随着研究的深入,董思科分析指出,在以强产业为强省会赋能的重要经济发展课题中,新材料产业作为长沙市7个千亿级产业之一,作为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承担着重要战略使命,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途。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链上下游不通的问题。例如,作为上游的长沙新材料产业,在发展规模上已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成为长沙经济迈进“万亿级俱乐部”的“主引擎”之一,但长沙具有较大市场规模的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产业,其发动机、减速机、马达,传动轴、液压油缸等多种大型配件,却全部依靠国外进口或省外配套,而这些都是新材料高端应用的重点领域。
在他看来,“要推进新材料产业取得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力推进长沙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助力构建良好的上下游产业本土供需生态,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例如,把新材料及精深加工的所有的领域的一些企业,跟下游的一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数字控制机床、航空航天,和汽车零部件等等,结合起来,真正完善整个产业链系统。为此,他发起成立了新材料和智能终端总师联合体,将新材料企业的总师们与全市各领域的总工程师联系在了一起,更在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全力支持下,开办了在产业界影响巨大的“总师论坛”。
2023年互联网岳麓峰会之新材料主题论坛——湘江新区新材料产业顾问授聘仪式
“要推动新材料产业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还需要汇聚更多、更大合力。”董思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寻求突破点。
秉承创新思维的他给自己定了三个重点目标:第一,助力打造一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第二,助推成立一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以技术创新为主,以解决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型技术难题,为广大新材料公司可以提供基础共性技术服务;第三,成立一个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解决新材料企业的人才教育培训问题。
但实践过程中,既有“爱莫能助”的无力感,也有“不够顺畅”的无奈感,这样一个时间段,董思科更加渴望借助平台的力量,整合资源、汇聚更大发展合力。
2023年9月,在长沙市新材料上下游众多相关机构的关注中,长沙市新材料产业协会成立,旨在为新材料产业搭建一个政学研用、互助共赢的全新载体。这是继他成功创建“长沙市战略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南湘江新区新材料产业链联盟”之后,在新材料领域搭建的第三个资源型平台。
同年,由董思科引导,在新材料协会的支持下,湖南湘江新区新材料产业链总师联谊会(简称“总师联”)成立,这不仅是全国首个聚焦总师群体的新阶联、首个建在新材料产业链上的新阶联,也是他为长沙市新材料产业定制的一个汇聚技术资源、助力本地配套率的“礼物”。该组织立足新技术、探索新应用、打造新场景,发现新机会,为实现优质产业人才梯度培育,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人才之间的纵向沟通与横向协同,形成良好的上下游产业供需生态。
“事实证明,近年来创立的这几个平台,都是正确的选择。”董思科自豪地笑道。一方面体现在省市主管部门对平台活动给予的高度肯定和人、财、物力支持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各平台旗下会员单位数量的增幅上——累计约达二三百家的会员数量,不仅囊括了高校科研院所、大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骨干企业,以及部分小微型企业,更是涵盖了长沙市新材料产业链所涉及的各个要素环节,为畅通和促进新材料产业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年7月,整整思考了9个月的董思科,双手接过了“三创合一(长沙)共创研究院”的牌匾。这不仅标志着“三创合一”共创研究院正式落户长沙,也里程碑式地宣告着,以这位长沙研究院院长为首的团队让各新材料资源平台与“三创合一”这一全国性政校企社高端资源平台的正式嫁接。
当笔者要董思科形容一下自己,稍作思索的他觉得自身是个善于把握细节,善于深耕,为客户着想,解决客户的真实需求的人,他认为这样才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尊重。
6月,董思科作为长沙市新材料产业协会秘书长,主持了“前沿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座谈会”。这是在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支持下召开的一次会议,目的是更好地规划湖南省“十五五”期间新材料产业新的增长点。
董思科坦言,越是站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所承载的信任和期望就越多,对未来发展的考量和规划,就越要“计之深远”。而今,让他思量更多的核心词汇,是“赋能”和“社会责任”。
“与‘三创合一’共创研究院平台的有机联合,是从‘促就业’的民生担当,以及整个新材料产业链板块的强链、补链角度考虑。”董思科分析道。
具体而言,结合“三创合一”共创研究院的教育平台功能,一方面,能轻松实现新材料各平台资源优势(尤其是总师联技术资源优势)的精准转化和有效延伸,从人才的引、育两方面赋能,夯实人才根基,助力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实现良好产业生态的构建;一方面,通过发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企业)需求的人才,担起“促就业”的民生重任。
近期,董思科推动的三大平台——长沙市新材料产业协会、总师联和三创合一(长沙)共创研究院接续开展的两场活动,已被圈里称道为“两大喜事”。
9月中下旬,三创合一“就有位来”品牌活动走进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开展了第四届《新时期产教企业校企合作负责人研修班》。近三百名企业代表与师生代表,搭建起了企业与高校沟通合作的桥梁,双方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不仅促进了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纾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而且与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总目标高度契合。
另,9月29日,共建了“新材料产业云平台”。这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集合了总师技术交流、新材料供需交易、科研成果转化等矩阵,为湖湘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营销转型新思路、品牌增长新路径。同时,也有效响应了《湖南省“智赋万企”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产业之道,常在产业之外。”当立足更高去审视新材料产业时,董思科内心的诉求,更为明晰,“做平台,既要引得进来又要走得出去。下一步,我们将组团去海内外考察、研学,为构建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新材料产业生态学习更先进的技术与理念。”